2017年6月27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隋国臣,党委书记周景范,工会主席韩玮带队,一行31人组成的精准扶贫医疗队,沿着蜿蜒的群山往东一路疾行,来到了喀喇沁镇喀东村和阚杖子村开展义诊活动。眼底裂隙灯、心电图、DR机、血糖仪、血压计一一摆上,“流动医院”进村来,享受着免费体检,村民们各个笑容满面,开心的话儿说不完。
早早地等候在村部的村民们,看到专家们带着仪器及药品的到来,欣喜异常、蜂拥而上,热情的村民将诊室里的专家们团团围住,小小的诊室,被围的水泄不通。不一会儿后背的汗渍就浸湿了医生们的白大衣。时值中午,眼科副主任任玉新和妇科副主任方伟悄悄地往嘴里塞了块糖,她们是怕自己低血糖了,影响为老乡看病的进程。夜班一宿的忙碌、6:30没吃早饭就跟随医疗队准时出发、加之酷热的天气,使她们近乎虚脱,但看到老乡们渴望得到治疗的急切、期盼、迫切的目光,她们克服一切困难,准确、快速、耐心地为老乡们问诊,答疑解惑。
经过初检,阚杖子村的9名老人需要做超声及放射线检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隋国臣当即决定由我院救护车载着这9名老人前往喀喇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费用由我院全全出资。做完检查,有的老人不听指挥,擅自出去逛集市,这可急坏了司机马金利和导诊员吴丽娜,他们冒着酷暑满集市把老人们一一找回,并安全地送回阚杖子村。待一切诊疗都结束,医疗队员们吃午饭的时候已是下午3点。
近一个月来,县医院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医疗精准扶贫重任担在肩上,将贫困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切实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
7月5日,县医院精准扶贫医疗队在院党委书记周景范的带领下,冒雨驱车2个多小时,到达罗福沟乡柴杖子村部,对203户325名贫困人口进行义诊,昔日寂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待义诊结束,到家已是晚上7点多。在13个小时的义诊中,医护人员们疲惫不堪,有的是下夜班、有的是即将上夜班,中午就在桌子上趴着休息一会儿。老百姓们将医护人员的辛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几位老乡感动得热泪盈眶,特意找到工作人员表达内心的谢意,“你们真是好人啊,这么大的雨,俺们以为你们不能来呢,这么大的雨你们咋还来了呢?”“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县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冒着大雨不辞辛苦来给我们看病,心电图、血糖、血压都检查了,还给我开了胃药,这真是送医送到了家门口……”医患关系办公室主任田迪夫说“大娘,下再大的雨我们也一定来,因为答应了你们就必须做到。”简单的一句话诠释了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7月10日,原定前往沙海镇四节梁村义诊的17人精准扶贫医疗队,并没有被能见度不到100米的大雾阻止。6:30,医疗队准时出发,只为那句“答应百姓的事,我们必须做到”。队员们担心的不是大雾不能出行,担心的不是大雾行车危险,担心的是“如果我们放弃今天的义诊或晚几个小时到达,等在村部的百姓该有多着急、该有多失落,坚决不能让乡亲们扑空儿”。
家住北二十家子镇扎兰营子村的农民程少玉,今年67岁。说起程大爷,他是村里最早的“买卖人”。70年代他就做买卖——卖鞋,农忙时在家一人干活,全家辅助,靠自己的勤劳与朴实,让自己的小家庭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是本村有名的“首富”。而这一切的转变,要从2003年一个大病说起。2003年,他突发脑血栓急诊住院,当时就花了2万多元。之后,他因多发性脑血栓接二连三住院,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现如今还欠下了不少债务。
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病一夜返贫,现如今成了镇里的精准扶贫对象。当县医院扶贫医疗队将住院申请单递到了程大爷的手中,嘱咐他可以拿着这张单子去住院,完全不用担心医药费用时,他眼里闪现出了激动的泪花。
在对贫困人口进行疾病筛查的工作中,感人的事迹数不胜数、层出不穷。有多少医生利用下夜班、上夜班的休息时间下乡义诊,有多少医生下夜班未吃早饭随叫随到,有多少医护人员顶着晕车的苦恼咬牙坚持,有多少医护人员累到近乎虚脱……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医疗队的工作人员连续不休双休日,他们白天下乡进行疾病筛查,晚上回来整理当天资料,筹备第二天的所需物品,经常加班到半夜,更有甚者凌晨一点才抬起迈向回家的脚步,第二天依然早早地来到单位,跟着医疗队准时出发。她们家里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有期末考试需要辅导的学生,有需要照顾的父母……但他们明确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与使命,只为了让贫困百姓早一天摆脱因病致贫的窘状,只让每名贫困人员都能健康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