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部署,9月28日,辽宁省医学会主委基层行系列活动走进建平县医院,以系统化、精准化帮扶举措,全面开启建平县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新征程。
此次活动由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医改政策研究与推进部主任宋扬统筹协调,汇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等知名医院的顶级专家,涵盖内分泌、超声、重症医学、康复医学、放射线、急诊、老年医学、妇科、普外科、耳鼻喉、内窥镜等学科主委成员共同深入建平县医院,通过多维度医疗帮扶,将上级优质医疗资源送至建平百姓身边。
高度重视 夯实根基
辽宁省医学会主委基层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建平站)在我院门诊八楼会议室举行。会上,建平县副县长柳倩作了重要讲话。她说,筑牢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守护一方百姓健康是县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要事。近年来,我县持续加大卫生健康领域投入,全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但基层医疗仍面临人才、学科发展等挑战。此次省医学会的帮扶是“雪中送炭”,为补齐短板提供了关键契机。她要求大家牢牢把握机遇,主动加强对接协作,将专家团队带来的前沿诊疗技术、先进管理理念、丰富临床经验深度融入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过程,切实筑牢“大病不出省、常见病不出县、小病在基层”的健康服务网络,让建平人民真正享受到更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专家赋能 明确路径
辽宁省医学会学术交流部主任、辽宁省健康服务中心医学交流合作部主任战东进一步指出,基层医疗机构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本次专家团队组建严格遵循“按需帮扶、授人以渔”原则,以“技术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为抓手,结合县医院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查房、手术带教、专题培训等多样化指导,希望大家抓住机遇、积极对接,培养本土骨干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造血”,让建平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辽宁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杨超代表支援专家团队致辞。他表示,本次活动是贯彻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战略的具体实践,根本宗旨是将优质的专家资源带到基层,实现输血、造血并重。同时提出了四项帮扶举措,一是深入临床,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聚焦技术,开展精准培训;三是规范流程,强化学科建设;四是建立联系,搭建远程学习桥梁,推进帮扶工作走深走实,携手共创持续发展新局面。
民生为本 协力奋进
建平县卫健局局长蔡月主持并致欢迎辞。蔡月局长首先向不辞辛劳远道而来的专家团队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她表示,建平县始终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此次辽宁省医学会组织强大的专家团队深入建平开展对口帮扶,是助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跃升的关键支柱,为提升医务人员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注入了新动能,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随后,建平县医院党委书记于作华在致辞中表示,建平县医院作为县域医疗中心,近年来在医疗技术提升、强化学科建设、优化患者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综合服务能力实现稳定提升。此次基层行活动犹如“及时雨”,为医院在重点专科建设、前沿技术应用、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动力。我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聚焦临床实际难题主动对接请教、组织骨干力量全程跟进学习,推动建立长效学习与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跨越。
“医”线指导 把脉定向
启动会后,上级专家组未作停歇,立即根据专业领域分组,深入我院相应临床科室,投入到紧张而高效的帮扶工作中。专家们通过门诊诊疗、会诊查房、病例讨论、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传道、授业、解惑,将适宜的先进技术和宝贵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切实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升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和水平,更在交流中拓宽了视野,为医院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医改政策研究与推进部主任宋扬一行就我院医共体建设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宋扬主任详细听取了我院医共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汇报,对当前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紧扣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着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群众受益的紧密型医共体新格局;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切实让医共体建设成果真正惠及更多百姓。
此次“辽宁省医学会主委基层行(建平站)”活动的圆满举办,不仅带来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前沿的技术理念,更为县域医疗水平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下一步,我院将积极与上级医院建立常态化远程会诊、技术共享与人才培训机制,持续推广适宜技术,强化本土人才培养,推动县域综合诊疗能力整体跃升,为建平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