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事业华美旋转的“陀螺” ——记建平县医院副院长、超声科主任孙淑丽
来源:建平县医院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20-10-10
采访建平县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孙淑丽,从她的言谈举止、眼神笑容中,看到了温婉典雅、果敢坚毅,“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句话,简直就是孙淑丽从医生活的真实写照。
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孙淑丽顺利完成了高考这一人生重大考验。在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栏写上了大连医科大学,并如愿以偿走进这所国内著名医学学府。因为在她的心目中,医生是天下最为崇高的职业,他们双手托着生命的希望,牵着家庭的幸福,肩上担负着性命攸关、生命相托的使命。
1992年,孙淑丽大学毕业了。凭着她的学业成绩和在校的优异表现,完全可以留在沈阳、大连等城市,但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位于辽西山区的故乡建平,她愿将自己所学奉献给家乡人民。就这样,孙淑丽走进建平县医院从事临床内科工作。扎实的技术功底,崇高的敬业精神,很快孙淑丽就变成了科内的业务骨干,受到领导、同事,特别是患者的高度评价。
1997年,为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具有超前意识的县医院领导,决定引进彩超设备,建立超声科。建立一个新的学科,不但要有高额的资金投入,还要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做基础。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重托,孙淑丽忍痛离开年幼的孩子和温馨的家庭,再次背起行囊来到母校进修,两次进修的时间加起来近20个月啊!这对于一个女性、一个母亲来说谈何容易,其中的艰困与煎熬可想而知。
结业后,孙淑丽回到医院,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现代的科学仪器,良好的专业技术,相当于给县医院的科学诊断安装了千里眼、顺风耳,使诊疗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超声造影的开展,对肿瘤早期诊断和术后评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项技术填补了朝阳市医学领域的空白。此后,超声科会同普胸外科、麻醉科联合开展肿瘤介入治疗,现已完成100多例,收到明显成效,使这种只有在三级甲等医院才能完成的手术,得以在县级医院完成,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2018年4月,孙淑丽开始担任县医院副院长,分管医技科室并兼任超声科主任。她更加觉得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她的带领下,超声科里十几名同志人人奋发向上,平均每天要做超声检查300多例,而且从来没有发生过医疗事故。近年来,孙淑丽先后被聘为辽宁省基层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被评为朝阳市“十佳青年医生”“巾帼建功标兵”和建平县优秀政协委员。
2018年,已近天命之年的孙淑丽考取了锦州医学院的在职研究生。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正高职称评上了,副院长当上了,工资待遇也不低了,还要花钱去遭那份罪干什么?孙淑丽的回答简单而坚定:现代医学发展一日千里,稍一松懈就会被时代潮流所抛弃。我读研究生唯一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孙淑丽说,她现在就像不断旋转的陀螺,上班查病、会诊、做手术,下班读书、思考、做科研。读研三年,她双眼的近视程度由100多度增加到500多度……孙淑丽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不啻于给那些双眼盯名利,两手玩手机,胸无大志,无所追求的人上了生动一课。
采访过程中,孙淑丽一再强调,成绩属于大家,个人只是其中成员之一。她不去讲抢救病人惊心动魄的场面,不去说如何准确判断病因为患者排忧解难,她认为那是医者的天职所在,不必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