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医疗 “家”倍温馨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建平县医院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依托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多学科会诊的医疗优势,积极创建了特需病区,为患者提供更高端、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家庭式就医环境,用专业科学的诊治和温馨全面的护理帮助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
传帮带 映初心
送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我院技术委员会主任、特需病区主任、原副院长范向阳深知培养医疗人才的重要性,他结合自身专业技术及多年临床经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理念培养、查房会诊、授课讲座、疑难病谈论等方式,带动全体医护人员学技术、长才干,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青年医师,全面提升团队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周末晨会,特需病区医生办公室又像往常一样正在进行疑难病症研讨,内分泌消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免疫科、肾内血液科、急诊科等兄弟科室医生也纷纷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加入到研讨学习的队伍中来。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分别就病例特征、鉴别诊断、诊疗思路、治疗原则进行全面分析、明确诊断,并给予详尽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们通过分享讨论疑难病例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维,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提高了患者的获得感和治愈率。
勤耕耘 怀匠心
有人说,患者期盼医生态度和蔼;也有人说,患者期盼自己早日解除病痛;还有人说,患者期盼能够遇上好医生、用上好药……当你住进特需病区的那一刻,就会发现患者期盼的这里都有,全体医护人员匠心为怀、拼搏进取,时时刻刻彰显着医者情怀。
54岁的王女士,腹部持续性疼痛1月有余,脐周胀痛且夜间疼痛剧烈,胃部有烧灼感,服药治疗后仍无明显缓解,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未果,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系统治疗入住我院特需病区。特需病区副主任王铭接诊后,立即为患者查体并完善相关检查,及时予患者抗炎、抑酸等对症治疗。但由于腹痛的原因非常复杂,常规的生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王铭组织科室医生与全院多学科开展联合会诊(MDT),对王女士病情进行研讨分析,结合检查结果脂肪环征等现象,在排除消化系统其他疾病后,最终明确诊断患者为肠系膜脂膜炎,针对此病情制定出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王女士病情变化随时调整。9天后,王女士痊愈出院,感动地说:“本以为肚子疼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去了很多地方也没治好,为特需病区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点赞,可以把自己放心的交给他们!”
平凡路 亦创优
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自特需病区设立以来,护士长任立春带领护理团队始终坚持把微笑服务、高效服务作为基点,把积极创优、努力突破,小事做细、细节做透落到实处,为每一位入院患者量身制定入院“全程性护理服务计划”,定制胃肠镜检查患者专用病号服,真实打造住院有人迎、检查有人陪、困难有人帮、细节有人暖的优质高效人性化服务。
垂暮之年的任奶奶,因癌症晚期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一系列并发症入住特需病区,医护团队对这位慈眉善目的奶奶多了一份关注。早上查房、护理操作时,大家都会温暖的送上叮嘱:“早上好任奶奶,昨天休息的怎么样?”“今天精神状态不错,一定要听话好好吃饭哟!”遇到任奶奶因排泄物弄脏床褥的时候,责任护士还会主动帮助家属更换床单。家属对医护团队给予任奶奶的关怀与照顾深受感动,特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科室特色】
特需病区,是为满足广大患者高品质就医环境和多层次医疗需求而设立,集治疗、休养、康复为一体的宾馆式、家庭式、医院式特色病房。
现有医护人员17人,先后进修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301医院、北京康复研究中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上级医院,为特需病区整体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室开放床位20张,配有中央空调、独立卫生间、网络电视、衣柜、电冰箱、洗衣机、wifi、24小时热水,呼叫系统、中心吸氧、可调控病床、陪护休息的单人床、公共洗浴等设施一应俱全。主要收治内、外、妇、儿各科患者,包括内科常见病及外科术后恢复的群体,开展医疗绿色通道、特殊检查、优先安排、全程陪检等特色服务。精湛的医疗技术、温馨的就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给患者带来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科室管理】
1.实行医疗双重管理。
特需病区统一管理,专科负责。收治于特需病区的患者,可以得到特需病区医师与专科主诊医师共同的诊治,使病人得到更加细致全面的医疗服务,并可随时根据病情需要组织专家进行会诊,以保证病人住院期间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2.实行特色护理管理。
特需病区护理队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始终以病人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全体护理人将秉承“温馨、挚爱、诚信、和谐”的服务理念竭诚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