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您一个健康血压
来源:建平县医院 作者:admin 日期:2018-07-19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常见病,在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它不仅使人产生头疼、头晕、胸闷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影响工作、学习、生活,最重要的是高血压会导致脑、心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管的病变,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县医院心血管内科提醒您注意高血压的防治,不要等身体出现明显的不舒服症状时才去就医。现向大家介绍对高血压认识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 血压高一点没什么关系,不必大惊小怪
大量观察研究证实,血压即使稍微高一些,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对于高血压,千万别采取不在乎态度,一定要认真对待。
误区二 血压降到正常了,就应该停药,等到高起来再服药
血压降到正常,只能证明药物的效果,不能说明高血压已被治愈,高血压通常需要终生坚持服药。血压稳定到正常以后,有时在严密观察下可以谨慎地小量减药,但不能停药,否则,多数情况下血压会反弹。
误区三 降压药物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这种想法非常危险。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靶器官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越好。如果等到并发症出现,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后悔莫及了。
误区四 服用降压药物影响肝肾功能
绝大部分降压药物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这并不表示对肝肾功能都有损害。各种药物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由于每位患者的反应性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有些人由于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实际上,有的人服用降压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相比高血压的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的获益更大。
误区五 保健品有降压作用
近些年,保健食品越来越多,各种宣传铺天盖地,辅助降血压是保健品广告常见的宣传语。实际上,保健食品没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保健品所谓的功效根本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消费者若对该类产品认识不够,使用方法不当,容易产生危险。有高血压的人应当到正规医院就诊。
误区六 去医院复查时停止服用降压药物
一些高血压患者去医院复查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的更真实,这是错误的做法。降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更关注服药后血压水平,因此,无论是否去医院就诊,均应按时服药。
误区七 长期用药可产生耐药性
某些患者在使用降压药后血压稳定时,担心耐药,要求换药,其实没有必要。降压药不像抗菌药物,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机会较小。有些患者开始服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情况是由于病情进展所致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如:感冒、情绪波动、熬夜、过度劳累等都可以导致血压波动。这时侯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