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提示
来源:建平县医院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22-04-11
1月,正值冬季,气温低、气候干燥,受频繁冷空气影响,气温易出现骤降。同时,恰逢2022年元旦、春节双节假日,聚餐、聚会等人群聚集的机会增多,增加了呼吸道疾病与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也易诱发或突然加重。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本月要注意呼吸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节日期间还应加强用火、用电及出行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2 Prevention Tips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尚有个别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冬春季是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市民应持续做好自我防护,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预防小贴士
1.请市民持续关注国内疫情动态,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如确需出行,建议避开边境口岸地区,要按目的地要求携带48小时以内核酸检测报告,并务必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2.元旦假日期间要合理安排行程, 减少不必要出行,倡导就地过节。国内中高风险等管控地区返连人员,应主动向社区、单位进行申报。对于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人群,不建议出行。
3.减少聚集性活动。单位、家庭、朋友聚会,务必控制人数,做好通风和个人防护,合理控制聚会时长。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居室内加强通风,勤洗手,实行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5.选购冷冻冰鲜产品应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尽量避免海淘、代购国外商品。选购时注意个人防护,选购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洗手前不触碰口、鼻、眼等部位。烹饪时做到生熟分开、煮熟蒸透,不要生食肉类、海(水)产品等食物。
6.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就近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及时就医,途中避免进入公共交通系统。
7.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支持和配合做好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传播科学健康防控知识,关注官方权威消息,不信谣不传谣
猩红热
2022 Prevention Tips
猩红热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感染人群多为学生和儿童,以3-8岁的儿童最为多见。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冬春季多,夏秋季少。
主要临床表现
初级阶段表现为发热、咽痛等,易与感冒混淆,在这里教您几招儿巧辨别。猩红热症状=发热+咽痛+草莓舌+皮疹
①猩红热的主要症状:发热、皮疹、扁桃体化脓。疾病开始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咽部红肿和化脓性扁桃腺炎。
②猩红热的舌头特点:疾病初期,舌上有白苔,舌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像草莓一样,故称为“草莓舌”。2—3天后舌上白苔开始脱落,舌面鲜红,舌乳头仍突起,像杨梅一样,称为“杨梅舌”。
③猩红热皮疹的特点:在发热的第二天左右出疹,最先出现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24小时内会遍布全身。在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有均匀密集的红色小皮疹广泛分布,看着像鸡皮疙瘩,摸上去像砂纸,用手按压红疹会消退,放开手后红疹又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