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我在岗》——刷刷医院里的敬业福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日期:2018-07-20
春节,是人们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贴春联、吃年夜饭、看春晚……无论身在何方的人,都不远千里往家里奔,期盼那一刻的团圆。总有这样一群“守护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有奔波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有驻守在后方的后勤人员,他们用最平淡的坚守,最真挚的付出,为生命保驾护航。
责任心赢得赞誉
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大,气候寒冷,且婴幼儿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病毒。小孩不藏病,儿科患者有增无减,每天接诊百余名患儿,医生一手拿听诊器,一手持小手电筒,这是她们的标配“装备”。面对一个孩子、四位家长陪伴,医护人员边逗孩子检查,边开药边下医嘱。护士不停地穿梭于护士站和病房之间,看似短短的距离,每天她们都要走上几百次。不能按时吃饭、延迟下班已成为儿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儿科夜班常常是连眼都不能眨一下,从接班持续奋战到天明。她们用耐心、细心、责任心赢得了家长们的赞誉。
生命的绿色通道
作为春节期间医疗急救工作的一线团队,急救中心确保生命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时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今年春节与往年一样,急救中心的医生护士始终都坚守在岗位上,并比平时多备了两组人员,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呼叫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里,每天都在上演与死神赛跑、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的激情画面。除夕这天,共有30名医护人员守护着全县人民的身心健康。
健康成为新年礼物
普胸外科从来没有节假日,春节期间,副院长、科主任邹吉学每天都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病房,对住院患者进行查房问诊,一位食管癌切除术后的患者成为邹院长的重点查房对象。他性格很倔强,拒绝任何医生的接近,点名要邹院长为其进行一切治疗。邹院长从术后恢复、功能锻炼、营养摄入、心理状态等方面对病人进行了系统治疗,每一个小细节都未曾疏忽。在邹院长精心的引导和关怀下,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恢复。大年三十中午,邹院长亲自为该患者拔出了术后引流管并完成了切口拆线,被疾病束缚了8天的病人开心的不得了,说这是新年收到最好的礼物,在邹院长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敬业精神与医者仁心,他用实际行动抒写了医务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
微笑服务暖人心
春节期间,除了坚守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外,在我院的门诊大厅、导诊服务台、电梯引导区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甜美的笑容、和蔼的态度、轻盈的言语,热情地为来院患者导引,她们就是服务中心的导引人员。她们的工作虽然细小、琐碎、微不足道,但她们以仁爱之心去关心和帮助患者,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向社会传递了一份关怀和温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了患者的心窝。
病患永远是第一
初一的傍晚,骨外一科来了一位由临县医院转来的急诊外伤患者,据了解患者从高处坠落,伤及右手拇指及左髋部。值班医生立即对他进行了相关检查和伤口处理。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右手拇指开放性粉碎骨折、盆骨骨折,需要马上手术,如不及时手术,将会导致感染、拇指坏死等后果。正值休息的朱晶石主任接到电话后立即与科室李静伟医生从家里赶来,马上为患者进行急诊手术。两个半小时的手术非常顺利,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朱主任和李医生拖着疲惫的身影走出医院,此时马路上的街灯已是一片璀璨……
手术台旁的坚守
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大年初一上午10点32分,第一个“狗年宝宝”在手术室诞生,她嘹亮的啼哭声为大家送来了新年祝福。台上台下,医护人员脸上露出了温馨的笑容。在这份喜悦背后,隐藏着多少医护人员通宵达旦的守护。手术室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随时待命,每天有8名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春节期间共完成手术28台。在手术室这个团结的大集体里,每逢除夕,医护人员都争着抢着值班,只是希望同伴们能过个安静祥和的团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