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风雨急,九州共砥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西藏这片净土,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弦。8月24日,我院接到援藏通知,全院干部职工闻令而动,积极响应,主动请缨。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援藏工作,经过综合考虑,选派院感科主任吴利萍、重症医学科主任刘英杰、重症医学科护士梁宵千里驰援,并为3名队员进行了出行前的全面体检及防护培训,确保队员们以最好的状态赶赴“疫”线。他们满载领导的殷殷嘱托和亲人同事的关心叮咛,披上战衣与辽宁省兄弟医院的队员们一起奔赴雪域高原,协助西藏拉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跨越4000多公里的驰援,海拔近4000米的坚守,他们在极度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下,努力克服“缺氧关”、“语言关”、“心理关”, 用专业与责任在病毒面前筑起了钢铁长城,用爱心与细心为拉萨人民送去了逆向驰援的温暖。经过64个日日夜夜地英勇奋战,医疗队圆满完成驰援任务,于10月28日,带着拉萨人民的谢意与祝福平安凯旋!目前,我院3名医疗队员经过隔离休养期后,已经返回工作岗位。
舍一己之安危,守一方之平安。在此次援藏任务中,3名队员坚守初心,奋进勇敢,一路披荆斩棘,用建医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和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谱写了“建藏同心,风雨同担”的绚丽篇章。
吴利萍:“福尔摩斯” 火力全开
事非经过不知难。院感人是隐形的逆行者,默默无闻地奔跑在疫情前沿,用“福尔摩斯”的洞察力抽丝剥茧,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
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初到拉萨,队员们直接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高原反应,大家顾不得缺氧环境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在抵达拉萨第3天和辽宁省兄弟医院队员们整建制接管了白定方舱医院,朝阳医疗队负责8层A、B两区的165张床位。身为朝阳医疗队副领队的吴利萍更是冲锋在前,协助领队带领大家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帮助队员们尽快适应高原的工作和生活。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吴利萍负责方舱医院及驻地酒店的感控督导和管理。作为资深院感人,她深知院感防控是方舱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保证每一位队员不被感染,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工作中,她严格监督队员穿脱防护服时有无职业暴露,保障各区域消杀工作落实落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限时整改,全面预防院感发生。同时,吴利萍将我院院感防控工作成熟的经验做法带进西藏,并结合方舱医院的实际情况,与感控小组成员共同制定了医疗队感控管理工作制度、方舱医院防控策略、方舱医院应急情况处置等内容,确保了方舱医院院感防控工作严格有序推进。
战在“疫”乡非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工作之余吴利萍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宝贝们,大儿子正值初三的关键时期,小儿子刚满5岁。中秋佳节,吴利萍收到两个儿子的隔空祝福,贴心地叮嘱妈妈注意身体,但看到小儿子额头的退热贴和破溃的嘴角时,吴利萍泪如雨下,愧疚的情绪涌上心头。平日里,丈夫为了让吴利萍安心工作,都是将孩子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她。看着自己的孩子,想想方舱医院藏区的孩子,吴利萍深知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多家庭的幸福团聚,她将思念化为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攻坚战中。看着一例例患者痊愈出院,她觉得所有的付出与辛苦都是值得的。
刘英杰:浴火淬炼 践行初心
初心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丹心。身为医者,不论遇到多复杂的状况,也必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
纵有疾风起,人亦不言弃。抵藏第3天,医疗队就已入舱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刘英杰任方舱医院出院部部长,负责舱内人员的医学观察和救治、危重症高风险患者的转院等工作。第一次入舱时,由于未完全适应高原气候、工作时间久、防护服不透气,导致严重缺氧,甚至出现焦躁症。他回忆道:“长时间缺氧、高度紧张导致我异常焦躁,几度想把防护卸掉大口大口地呼吸,但职责告诉我一定要努力克服,调整状态,坚持到最后!”出舱时,他虚脱地直接躺在冰凉的地上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在完成常规诊疗工作外,刘英杰还对藏区孩子们多了一些关注,尽量给孩子们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耐心帮助孩子们讲解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聊天鼓励孩子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并自费买来钢笔奖励孩子们的进步,他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知心大哥”。
将在外,暖依旧。作为朝阳援藏医疗队党支部组织委员,刘英杰主动承担起了医疗队后勤保障工作。蔬菜水果稀缺的情况下,他常常把自己的水果分给女队员;遇到队友过生日,想尽一切办法找来一碗长寿面,为同事送去家人般的温暖;在他的带动下,队员们一起进行徒步锻炼,增强抵抗力,缓解乏氧状态……环境虽苦,任务虽重,但刘英杰对战友“兄长般”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未停歇。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刘英杰用医者初心,为西藏方舱医院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同藏族同胞建立了深厚情谊。病区走廊墙上一张张动人的图画、一封封满载暖意的感谢信与医护人员防护服上鼓励的话语构成了一幅“辽藏同心,共战疫情”的和谐感人画卷,坚定了所有人战胜疫情的信心。刘英杰说,同为华夏儿女,双向奔赴的感动伴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巍峨和雪域高原人民的纯净,将会永远刻在我的生命里。
梁宵:松柏之志 经霜犹茂
梁宵及医疗队员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用青春抗击风浪,用松柏之志在病毒面前筑起铜墙铁壁。她始终坚信不论历经多少风霜雨雪,格桑花依旧会努力绽放。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初到拉萨,由于身体素质的不同,梁宵的高原反应异常严重,血压升高、严重乏氧、重度失眠、双腿酸软无力……一度需要卧床吸氧。尽管这样,梁宵丝毫没有放弃,凭借坚强的意志努力调整身体状态,她深知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更多的人。高原反应稍稍好转,梁宵就迅速投入到方舱医院护理工作中,负责方舱患者的出入舱处理、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核酸采样、健康指导、药品及生活物资发放等工作。一轮工作下来她常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坚持不住的时候就走几步蹲下缓一缓,再继续工作。每当同事劝她多休息的时候,她总是积极乐观地说:“虽然缺氧,但我们不缺建医人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加油!”
相知在急难,患难见真情。由于工作需要,梁宵被调到了锦州医疗队病区工作,身体的不适、艰苦的环境、陌生的队友、高强度的工作让梁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细心的锦州医疗队医护人员注意到梁宵的担忧,主动与她沟通聊天,经常询问她的身体有无不适,分发生活物资时总是第一个分给梁宵,有消息也是第一时间与她分享……战友们无微不至地关心与照顾打消了她所有的顾虑,梁宵以最快速度融入了这个新家庭,与兄弟医疗队员一起劈波斩浪,扬帆起航。
用心去守护,用爱去治愈。病区有一位50多岁的藏民大姐,她每日唉声叹气,进食、进水量极少,嘴唇干裂爆皮,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梁宵发现后,通过与大姐沟通得知她因入院许久没有家人陪伴、恐惧陌生的环境、担心生病的父母而焦虑不安。梁宵对大姐多了一些关照,经常与大姐聊天,讲抗“疫”上的一些正能量事,不断进行心理安慰:“大姐,您别着急,咱好好治疗,按时吃饭,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样才能很快出院与家人团聚。”同时,梁宵将大姐拉入了“抗疫小分队”分散其注意力。大姐逐渐变得开朗起来,经常与小分队人员一起协助医务人员发放物资,并将所学防疫知识讲给同病房的病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大姐终于康复,大姐在出院之际悄悄塞给梁宵一张小纸条,里面留着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一句话:“虽然看不清你的脸,但我清晰记得你悉心照顾我的样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再次相遇。”
栉风沐雨两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建医人以最快速度、最高标准、最严措施、最硬作风高质量完成了此次援藏任务,他们用崇高的人格魅力浇灌着格桑花的坚韧与顽强,用实际行动让“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职业精神在西藏大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