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慢乙肝,治愈现曙光。6月11日下午,我院感染科主任康洪华开展了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愈》为题的学术培训讲座,旨在全面提升医护人员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临床治愈的诊疗能力,为慢乙肝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夯实理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培训伊始,康主任从流行病学视角出发,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系统阐释了血清学标志物和病毒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深入剖析了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特征,并结合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的标准,通过真实案例论证了预防在疾病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为后续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聚焦治疗前沿,提升诊疗水平。在临床治疗讲解中,康主任重点介绍了当前抗病毒治疗的两大支柱: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指出聚乙二醇干扰素因其独特的免疫调节机制,在实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同时,结合最新诊疗指南,详细阐述了治疗适应症需要综合考量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患者年龄及家族史等多重因素,为诊疗明确了方向。实战病例解析,把握临床契机。为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康主任精心准备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治愈案例。通过对病例治疗全过程的详细剖析,展示了从基线评估、方案制定到动态监测的完整诊疗路径,特别是“定目标不定疗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为非优势患者追求临床治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学术交流互动,共谋发展新篇。在互动交流环节,参训医护人员就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针对特殊人群治疗选择、长期用药安全管理等热点话题,康主任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同时,鼓励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持续探索优化慢乙肝诊疗流程,积极追求临床治愈,改善患者预后。
本次学术培训以其深厚的学术内涵、前沿的诊疗思维和显著的临床价值,系统构建了慢乙肝临床治愈的知识体系,拓展了精准化诊疗的临床应用,为我院在肝病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下一步,医院将持续深化慢乙肝临床治愈实践,让更多慢乙肝患者受益,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威胁的战略目标贡献建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