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妙手愿为良医
来源:建平县医院 作者:admin 日期:2018-07-18
——记建平县医院优秀共产党员陈俊华
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出色地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全院职工及社会各界的称赞。他,就是外科系第二党支部书记、骨二科主任——陈俊华。
自从陈俊华踏入医学院的校门,就暗下决心一定成为一名好医生。毕业分配到县医院骨科,看见一个个患者因外伤不能治愈而致残时,陈俊华为之痛心、惋惜。于是,主动递交申请进修学习显微外科技术。1999年,他如愿以偿到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手显微外科进修。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超强的决心,刻苦钻研,潜心学习,陈俊华把手显微下血管吻合1mm直径血管缝合8针,由以往每针需要20-30分钟,缝合一根血管需要3-4小时,完成到缝合8针需要30-40分钟,并在进修期间完成了十余例断指再活术,成活率100%。
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显微外科培训后,陈俊华带着对家乡的挚爱,带着对父老乡亲健康守护的职责,回到县医院,很快就把手外科显微技术开展起来。2000年10月,在陈俊华的精心组织、设计和全科的共同努力下,连续2例小指离断患者手术顺利实施,堪称完美,完全成活,此项技术填补了我县医学领域的空白。
陈俊华对医疗知识的学习,总是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他始终把提升技术水平和能力作为不懈的努力目标,2006-2007年, 申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骨科进修学习,并在关节置换外科以及脊柱、创伤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治疗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来,他带领骨二科以发展关节外科和创伤骨科为方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业务知识才是硬本领,要做一个无愧于心、无愧于百姓的医务工作者。”这是陈俊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是作为良医的诺言。
2003年5月的一个下午,一位年轻男子右手5根手指全部被机器扎下,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与断指再植赛跑的最好见证者。他们将患者急诊送入手术室,并将各个手指进行正确保存,手术在无声无息中已经开始,医务人员无不为这个年轻的男子捏了一把汗,手术失败,他将会面对只有手掌而无手指残疾的手;手术成功,他就会迎来更加温暖的阳光与美好的未来。一根1mm的血管在显微镜下缝合需要20-30分钟,一根手指头除血管、神经外还有肌肉、组织等,手术难度之大、精密程度要求之高,可想而知。陈俊华没有被艰难和压力吓倒,面对如此高难的手术他不慌乱、不急躁,凭借自己过硬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水平,开始了漫长而紧张的手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医务人员的脸上由紧张变成欣慰,喜悦油然而生,一根手指接上了,大家似乎来不及欢呼和雀跃又投入到了下根手指的再植手术中。时间由白昼到黑夜,又由夜晚到黎明,配台的医生、护士轮流上台当助手,而陈俊华始终奋斗在无影灯下,经过19个小时,成功完成了4根手指的再植手术(小指无再植条件)。手术台下,几乎站立不住的陈俊华顾不得劳累,心中充盈着欣慰、满足,他深深体会到良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陈俊华是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他在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坚持带领科室年轻医生进行学习培训,如果白天没有时间,他会把学习安排在晚上,与大家一起学习、讨论、设计手术方案、研讨术后并发症等,尽最大可能将每例手术做到尽善尽美,让患者和家属满意。
每天,他最早来到病房,为每一位患者查房、观看病情;遇到急诊、危急患者,他总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无数个夜晚,他与同事们并肩在无影灯下;无数个节假日,他与同事坚守在病房里;无数次手术到深夜,他与同事在值班室进行短暂休息,天刚一亮便又走入病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为百姓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是自己的责任”他常常这样告诉同事和患者。特别是医疗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数次利用休息时间,下乡为贫困户义诊,并且承担起了大部分患有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病贫困人员免费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任务,现已为贫困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7例,成功率达百分之百。
二十年来,陈俊华心中对医生这份职业的热爱依然坚定,对医生这份职业追求的脚步更加执着,在县医院辉煌灿烂的筑梦路上,他用一双妙手谱写着华美的乐章。 (党办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