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别错过“时间窗”
来源:建平县医院 作者:admin 日期:2018-07-19
日前,一位80岁老人因言语笨拙、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敏1小时、左侧肌力为0,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入院之初,责任医生为老人做了详细检查,头CT显示左侧血栓腔隙灶、急性脑梗死,吴敬湘主任考虑到老人发病时间短、身体机能差,征得家属同意后,当即决定争分夺秒为老人进行溶栓治疗。
经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开始溶栓,此时距老人发病时间为2小时。30分钟患者溶栓结束。溶栓后的2小时,医护人员需每15分钟查看患者的肢体内肌力、神志、瞳孔、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溶栓后24小时每小时进行上述评估,同时进行常规治疗。溶栓后的第二天,老人左侧肢体肌力3级,言语流利。行CT复查,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溶栓治疗后的第三天老人的病情较前有了很大的好转,战胜疾病的信心倍增,家属激动不已。此次争分夺秒的溶栓使得原本一侧肢体完全瘫痪的病人,恢复到肢体都能活动,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冬季是中风(脑出血和脑梗塞)发病的高峰期,神经内科主任吴敬湘提醒市民,“抓紧时间窗”,及时溶栓是治疗的关键。也就是说,溶栓治疗有一个“时间窗”,从得病到开始溶栓的3—6小时最关键,并且越早溶栓效果越好。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患者就很难通过溶栓进行治疗。“从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综合考虑,医学界一致认为,溶栓治疗是首选治疗方式。”吴主任指出,急性脑梗死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引起的严重的脑部病变,由于80%—90%急性脑梗死均是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因而只有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及时恢复供血,才有可能避免缺血脑组织坏死。从这个意义上讲,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一个根本性的治疗方法,而其它治疗方法由于均不能迅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因而也就很难产生很好的疗效。对于中风患者来说,早几小时溶栓,病人很可能会重新站起来,重返社会,但如果晚几小时,也可能会造成终身瘫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