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间 仁术铸“心”生——多学科硬核施救(MDT)为患者重启生命引擎
来源:建平县医院 作者:管理员,宋冬贺, 日期:2025-10-09
以仁心守护生命,用专业创造奇迹。近日,县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与重症医学科联合抢救一名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合并反复室颤患者,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通过17次电除颤、持续1小时的不间断胸外按压、快速精准的介入手术成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
62岁的孙先生,因脑梗死于院外治疗,突发剧烈胸痛,在家属陪同下快速来我院进行救治,急诊接诊后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在团队为其进行紧急救治过程中,心电图突然显示室颤波形,生命体征完全消失,这种致命性心律失常预示着患者心脏已失去有效泵血功能,全身最重要器官正面临不可逆的损伤,性命危在旦夕。
“立刻抢救!我来按压!”一声铿锵有力的指令在紧张的氛围中骤然响起,心血管内科一病区负责人许鹏程一个箭步冲到床前双手叠置患者胸前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下达抢救指令!训练有素的心内一团队闻讯而动,携带抢救设备仅用几秒钟就抵达了患者床旁,高流量吸氧、肾上腺素1mg静推、呼吸兴奋剂静点等一系列抢救措施迅速有序展开,并急请重症医学科为患者气管插管。10时41分,在持续高质量的胸外按压的保障下,重症医学科会诊医生成功为患者建立了可靠的人工气道。然而抢救进行到10时50分,患者却依旧未没有恢复自主心跳,在心内一团队的持续抢救及严密监护下,决定将患者紧急转入重症医学科,为后续抢救提供高级生命支持。
患者抵达重症医学科时,心电监护仪上依然显示着令人揪心的室颤波形,那紊乱的曲线如同死神狰狞的笑容,这预示着更大的挑战即将到来。“准备电除颤,360J,充电!”重症医学科主任刘英杰冷静地指挥道,整个抢救团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10时55分,第一次电除颤后患者心率仍未转复,医护团队毫不气馁,继续胸外按压,同时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注射,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静脉泵入维持循环。监护仪的报警声、医护人员的指令声、机器设备的运转声交织在一起,让抢救现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电除颤相继实施……但室颤就像附骨之疽,始终不肯退去。11时20分,在抢救进行到第25分钟时,心电监护突然显示短暂的窦性心律,这个转机让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精神为之一振。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大家刚要松一口气的时候,室颤再次出现!“继续!不要停!”刘主任斩钉截铁的声音给了团队莫大的信心和力量。整个抢救团队配合默契,继续轮换进行着胸外按压、药物维持,并适时进行电击除颤。终于,14时25分,当第15次电除颤完成后,监护仪上出现了期待已久的规则的QRS波群。“有了!有了!恢复窦性心律了!”在场的医护人员难掩激动之情,这场维持了150分钟的生死拉锯战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虽然患者恢复了自主心律,但真正的危险远未解除。重症医学科与心血管内科一病区负责人许鹏程紧急会诊后,结合患者病史及症状明确诊断患者为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必须立即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情况,必要时行急诊PCI手术。“转运和手术风险极高,但这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机会。”许主任眼神坚定地表示,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在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下,患者被快速转运至介入手术室,此时介入室的医护人员早已严阵以待,所有手术设备、抢救药品准备就绪。手术刚刚开始,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患者再次发生室颤。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许主任临危不乱:“立即除颤!”在两轮除颤后患者再次恢复窦性心率。许主任立即抓住这宝贵的窗口期,快速精准穿刺右侧股动脉,冠脉造影结果触目惊心:前降支中段100%闭塞、回旋支近段90%狭窄、右冠脉中段40%狭窄,其它分支也有30%-40%不等的狭窄,如此严重的血管病变正是导致患者反复室颤的罪魁祸首。在患者如此高危状态下,心内一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准确无误将导丝送至病变处,先后完成药物球囊扩张和3枚支架植入……每一项操作都如履薄冰、每一个步骤都万无一失。最后复查造影时,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屏住了呼吸紧盯着屏幕,直到看到血流像冰雪消融后的春水一样重新灌注心肌,手术台上的医护人员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经过后续的精准治疗和悉心护理,孙先生快速康复。出院之际,患者和家属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热泪盈眶地说:“感谢县医院的救命之恩,是你们用精湛的技术和不放弃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